“中国制造2025”泉州试点 企业如何分食工业4.0蛋 |
|
2019-07-11 12:08:13 |
“中国制造2025”泉州试点 企业如何分食工业4.0蛋
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困局加剧,世界工业4.0的步伐加快。国内几大工业基地正在谋求改变。继珠三角的工业重镇佛山、惠州、东莞开始了工业4.0的探索后,长三角的苏州、闽三角的泉州均开始制定“再工业”计划。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,“工业4.0”既是机遇也是挑战,得者兴,失者亡。
近日,媒体报道“中国制造2025”计划将在泉州开始试点。围绕“中国制造2025”,泉州将推出“四新”应用示范工程。具体产业上,3D打印、智慧照明、新能源汽车、物联网、智能机器人都将是未来发展方向。
泉州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源于《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》。《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》是未来10年中国向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整体规划,目前正在制定中。在制定之前,国家选定部分传统制造业重镇作为试点。去年7月,福建省政府网站上曾公布中国工程院将泉州列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唯一地方样板。
当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不得不改的危局。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,世界工业格局改写。一方面,德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像信息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迈进,拉开与我国的差距。另一方面,随着人民币升值,劳动成本提高。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着东南亚、印度地区的威胁。
进入2014年下半年,国内经济形势更为紧张,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日益呈现出披靡之势。因此沿海珠三角、长三角、闽三角等工业重镇开始思变谋新,跟进发达国家工业4.0的步伐。
“工业4.0”大潮中,企业如何转身呢?其中最为重要的工厂的智能化。工厂的机器、仓储、生产设备都将联入物理信息系统,整个工业流程都以大数据作为支撑指导。智能工厂的产品拥有唯一的识别特征,另外,也能满足个性化的定制要求。
工业4.0之后,建设智能工厂将催生一大波的智能机器人需求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《2014-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》,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为2.8万台左右,2015年将暴增至3.4万台,2016年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。
|
|
|
|
|
|
|
|